今年是我从上海南洋模范中学毕业的第三年,也是我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学习的第三年。时光荏苒,从业余到专业,南模中学交响乐团的经历始终是我心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相信很多琴童与小时候的我一样,一开始学习乐器曾是一件非常扁平而外在的事情,是邻里同学之间社交余兴的巧技和谈资。随着我年龄的增长、老师的引领和学习氛围的熏陶,我才逐渐自发地产生了对演奏小提琴的热爱和对古典音乐文化的兴趣,这逐渐敲开了我的另一副耳、另一双眼,让我得以以不同的视角感知生活。
也正是在南模的交响乐团,我第一次体会到了坐在交响乐团中竞奏、协作的无穷乐趣,也更真切地摸到了艺术准专业的门槛。
犹记得作为新生入学时第一次观摩南模乐团的排练,指挥台上年逾耄耋的音乐大师曹鹏先生神采飞扬、大开大合,指挥棒下苗木青葱的音乐学子们群情激昂、整齐划一,一曲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终乐章如雷贯耳,那一刻的震撼对一个尚未亲身演奏过交响乐的少年来说是刻骨铭心的。
南模每周日早上八点准时开始分声部的排练,由上海交响乐团资深演奏员和音乐学院教授亲自指导,九点至中午则是合排,由著名指挥家曹鹏先生亲自指挥。
在南模,我与上海最突出的琴学兼优的同学们成为了伙伴,切磋技艺、增进情谊。在竞争成为乐团首席的过程中,我收获的激励与成就感是普通独奏比赛所代替不了的。而这样的同学关系如同深海珍珠般透亮,是我心底的养料,他们至今仍是我拥有最多共同话题的挚友。
在南模,我在第一小提琴声部指导老师——上海交响乐团老首席张曦仑老师的指导下,吸取了许多乐队经验与音乐知识。我拥有了观察、带领、协作的意识,学会了科学高效的弓指法、乐队协作的力度与快速视奏的技能,至今,我身在专业乐团中更是无比受用着。
在南模,我有幸承蒙曹鹏先生的关爱和点拨,作为独奏与南模乐团演出了协奏曲。在千余名观众的瞩目与聚光灯下和令人敬仰的前辈大师合作,这样的经历将一直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如今的我是一名专业院校的小提琴学生,虽然曾经的“业余高手”现在仍与第一梯队的优秀小提琴同学们有着显著的硬实力差距,但我历来养成的思维习惯、英语功底都成了极大的助力,帮助我博览群书、总结归纳,分析曲目、设计分配,甚至有了近距离接触国际名师、陪同翻译的机会。
在大众眼中,音乐学院演奏专业的毕业生通常会成为独奏家或是专业院校教师,实际上这样的门槛很高,机会也是凤毛麟角的,大多数人都会去乐团任职,或从事私人教学及综合院校教学。同时,在新的时代,对综合素质的认同愈发水落石出,互联网与新媒体在此基础上为许多尚在襁褓或尚未诞生的职业铺好了前程。得益于文化基础的扎实和综合能力的丰富,我能看见一条不同于人的光明大道,我在这条路上正满怀信心、步步为营地追赶进取着。
不同于我出于对音乐热爱的选择,许多走出南模乐团的同学们进入了一流综合大学。交响乐团的经历是他们光芒四射和引以为豪的绚丽标签,他们都能骄傲地提起自己曾度过的独一无二的中学生涯。有一位南模乐团的学长,现在成为了优秀眼科医生,每周会去城市交响乐团中放松身心、陶冶情操,他也因此拥有着相伴一生的如空气如清水般润物无声的艺术生活。
上海南洋模范中学2017届毕业生
上海音乐学院2017级管弦系学生
施昱旻
2020年5月14日